3月21日下午,新闻传播学理论与方法前沿系列讲座在1教楼1154室展开。本次讲座的嘉宾是佐治亚大学格雷迪学院广告与公共关系系副教授伊泰·希梅尔博伊姆(Itai Himelboim)。他为在场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主题为“社交语境中的内容:通过社会网络聚类理解社交媒体对话(Content in Social Context: Understanding Social Media Conversations via Clusters in Social Network)”。本次由必威·BETWAY副院长陈沛芹教授主持。
希梅尔博伊姆教授通过介绍几个基于社会网络聚类方法的研究案例,具体阐述了社交媒体对话呈现出的特点。在讲座之初,他首先提到了“六度分隔理论”,指出我们最多只需要间隔六个人就能建立与一个陌生人之间的联系。基于此,他将这种思路引入了社交媒体语境中同样存在于用户之间的连接关系。社交媒体用户通过转发、回复、点赞等方式在彼此之间构成了信息流,而社会网络聚类方法能够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分析。
在有关同质性的研究中,希梅尔博伊姆教授指出,受到回音室效应的影响,推特中的社交媒体用户同样遵循“人以类聚,物以群分(Birds of a Feather Tweet Together)”的原则,不太可能从他们关注的用户集群中接触到跨意识形态的内容。而在基于Twitter用户有关HPV疫苗的对话展开的社会网络分析研究中,他从群体成员的情感和认知特征方面探讨了群体内部的交流动态,并指出积极情绪与聚类密度呈正相关,而聚类密度是强联系和快速信息流的指标。在他发表于皮尤研究中心的一份报告中,他发现如果一个话题是政治性的,通常会出现两个不同的、两极分化的群组,且通常是公认的自由派或保守派群体。此外,他还介绍了一系列关于社交媒体假消息、Youtube平台网红以及小红书平台用户等主题的社会网络分析研究。
讲座过程中,在场师生根据希梅尔博伊姆教授的精彩讲座,提出了多个十分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希梅尔博伊姆教授对各位老师同学们善于思考、敢于发问的精神表示了称赞,并逐一进行了细心的解答。讲座在师生激烈讨论的氛围中结束。